汤显祖被誉为十六世纪中国晚明时期伟大的戏曲家,闻名海内。传世之作包括《紫钗记》、《牡丹亭》、《南柯记》和《邯郸记》,世称《临川四梦》。昆曲《临川四梦汤显祖》由晚年的汤显祖在暮色笼罩的山径上为自己寻觅一方墓田为开始,及至寻觅到一大树下累得睡着了,汤显祖进入自己的梦中,在梦中继续寻觅墓田,年老的汤显祖在梦中遇上了年青的汤显祖,遇上了《临川四梦》的情节……在「钗圆」、「寻梦」、「尽情」、「生悟」四个场景中,遇到了《临川四梦》中的各个人物,并从与各个人物在梦境的对话中经历了一次艺术创作历程。
《紫钗记》
在寻觅墓田的山径上,梦中的汤显祖首先经历《紫钗记》中霍小玉与李益的曲折的爱情遭遇及黄衫客藐视权贵,成人之美的侠义风范,折射出汤显祖曾为营救狂生李至清的徒劳奔波和愤书《论辅臣科臣疏》的某种内在因果。
《牡丹亭》
在寻觅墓田的山径上,叮咚的泉水,无声的落叶,拨动着汤显祖心中的情弦,《牡丹亭》中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梦中奇遇及生生死死、至情至爱的场景出现了…,他似乎听到了冯小青的悲吟;冷雨幽窗不可听,挑灯夜读《牡丹亭》…汤显祖心中掠过一丝悲凉,同时也品尝到一种欣慰。
《南柯记》
在寻觅墓田的山径上,他歇息在槐树下,蚂蚁爬在他的腿上,他轻轻将它们拂去,他重温了《南柯记》梦中淳于棼超度大槐安国万众蚂蚁升天的场面,尤其是淳于棼和瑶芳公主人间天上,虽欲尽情尽意而意不尽的无奈,最终惊悟,原来人世之事和梦中蚁穴天地竟无差异,这究竟是淳于棼的佛学理念还是汤显祖的人生感悟呢?在寻觅墓田的山径上,汤显祖仿佛悠荡在邯郸道上…
《邯郸记》
《邯郸记》中的卢生,一介寒儒,平步青云,历尽宦海沉浮,终于大富大贵,位极中枢,可谓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。卢生在临终前,贪欲更烈,一旦醒来,竟是黄粱一梦,现实和梦境的巨大落差,猛地使卢生大彻大悟。卢生入道了,汤显祖还在频频回首,他还在留恋着什么呢…
这不算太长的山道上,汤显祖整整地走了一辈子,寻了一辈子,留下了他的一串串脚印…
这时他笔下的精灵、戏中的人物:杜丽娘、柳梦梅、卢生、淳于棼、黄衫客、契玄禅师都在告诉他:墓田不是永久的家,您是无需墓田,也无需墓碑的。
杜丽娘告诉他:您的墓田在《牡丹亭》的后花园中;
霍小玉告诉他:您的墓田在《紫衩记》的灞桥河柳边;
淳于棼告诉他:您的墓田在《南柯记》的大槐树下;
卢生告诉他:您的墓田在《邯郸记》中的邯郸道上;
世人告诉他:《临川四梦》便是您永恒的墓碑了。
汤显祖在山径上茫然了…
《临川四梦汤显祖》追求的是昆曲艺术的精致,没有大布景大舞台,演员和乐队不用扬声器,纯以最细腻的演出和简洁的舞台,还原传统昆曲艺术的神髓。《临川四梦汤显祖》是一次昆曲艺术的入门示范,又是一次经典的艺术欣赏,编剧张弘巧妙地将生、旦、净、末、丑五个昆曲主要行当融入在演出当中,并需要演员一人分饰多角,编剧张弘表示:「这个演出要求的是演员扎实的基本功,丰富的想象力,对角色的分析和塑造力,没有这等创作能力的,是不能把不同的角色表现出来。」参与创作演出的国家一级昆曲表演艺术家包括三位「梅花奖」、「文华奖」双奖得主:柯军、石小梅、胡锦芳,与及赵坚、龚隐雷、李鸿良,及来自香港的演员陈浩峰,音乐设计及指挥由著名昆曲鼓师、国家一级演奏员戴培德负责,唱腔整理及司笛由王建农担任。
导演及策划:胡恩威
编剧:张弘(南京)
艺术顾问:石小梅(南京)
Creative Advisor: Shi Xiaomei (Nanjing)
演出:(南京) 柯军、石小梅、胡锦芳、赵坚、龚隐雷、李鸿良、(香港) 陈浩峰
音乐设计、指挥及演奏(鼓)
戴培德(南京)
唱腔整理及演奏(笛、唢呐、铙钹)
王建农(南京)
演奏(中阮、小锣)
许建敏(南京)
演奏(笙、大锣)
张亮(南京)
演出介绍
分類:
9) 演出介绍 (簡體版)